古生物学报

安徽博物院里的古生物们

 


安徽省位于祖国东部低海拔地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横贯省内,将全省自然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地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省内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十分发育,古生物化石极为丰富,化石种类和地史分布在古生物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安徽博物院老馆里有一个展览,叫《安徽古生物陈列》。

《安徽古生物陈列》在普及古生物学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以安徽地区发现的中生代、新生代古生物、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文化为主体,结合有关资料,向人们展示生物进化的历史

陈列所展示的标本,多是安徽省的重要发现,为从事相关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那么,《安徽古生物陈列》里的重点展品都有哪些呢?

1、铲齿象臼(jiù)齿化石

化石产地:安徽繁昌县

地质时代:中新世中期


铲齿象臼(jiù)齿化石

铲齿象是属于嵌齿象科的一种象类。它的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故得名铲齿象。

铲齿象当时广泛分布于欧亚非等各个大陆,数量众多,但是直到400万年前的上新世却全部灭绝。

2、固镇水牛头骨化石

化石产地:安徽固镇县

地质时代:更新世中期


固镇水牛头骨化石

1974年发现于安徽省固镇县,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为水牛化石一新亚种,标本保存较完整,对于研究第四纪水牛的分类、演化和分布,探讨淮河流域更新世晚期古气候环境,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3、东方剑齿象臼(jiù)齿

化石产地:安徽和县

地质时代:更新世中期


东方剑齿象臼(jiù)齿

剑齿象是脊齿型真象最繁盛的一个属,中国南方每一个含第四纪堆积的洞穴几乎都能找到它的化石。有名的东方剑齿象,第三臼齿齿脊数10,第二臼齿8,第一臼齿7。脊与脊间充填了白垩质。

4、巢县银山智人枕骨(模型)

化石产地:安徽巢湖市银山

地质时代:更新世中期


巢县银山智人化石

经测定银山地点伴生的动物骨化石样,银山人年代约在16万至20万年前,但根据对银山地点堆积物中钙板年代的测定,银山人年代应该在30万年前。

5、龟山巢湖鱼龙

化石产地:安徽巢湖市银山

地质时代:更新世中期

鱼龙是最早成功适应海洋生活的一类海生爬行动物,自早三叠世晚期出现,至晚白垩世早期灭绝。与一般爬行动物“卵生”不同,它是一种“卵胎生”动物。


龟山巢湖鱼龙

巢湖鱼龙化石发现于安徽巢湖平顶山-马家山地区早三叠世晚期地层中,是最早的鱼龙化石之一。大大的眼睛、细长的吻部、侧扁的身体是其外形上最大的特点。四肢呈鳍状,柔软而有力,前肢比后肢大,尾巴后部微微向下弯曲。这些较为原始的特征,使其只能适应于近海生活。

巢湖龙,俗称巢湖鱼龙,是巢湖龙动物群的优势类群和早期鱼龙的典型代表。

6、和县人头盖骨(模型)

龙潭洞和县猿人头盖骨指的是1980年11月,在和县龙潭洞发现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


和县人头盖骨

专家鉴定,头盖骨化石为20岁左右的男性猿人,属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中期,距今约30万年,定名为“和县猿人”。

7、淮河古菱齿象骨架

淮河古菱齿象(简称淮河象),又称淮河诺氏古菱齿象,是淮河流域第四纪常见的象类化石。这具淮河象化石出土于1972年安徽怀远县茨淮新河工地,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同类象化石中比较完整的骨架之一。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0万年。

这头象形体巨大,高4米,长8米。其骨骼和骨缝的愈合程度等体质特征显示,这是一具约60岁的老年雄象。


淮河古菱齿象骨架

从牙齿结构和咀嚼特征来看,淮河象可能与非洲象有演化关系,它们生活于森林草原环境,食用树叶、树枝,甚至嫩的树干、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