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报

学术头条:他汀类药物能降低新冠死亡率,间歇性

 

专家:北京6月份疫情重症危重症比例明显低于年初

自6月11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北京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25例,均收治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吴国安6月30日在发布会上称,全部收治病例中,重症和危重症占7.4%,明显低于今年1—4月份收治的国内和境外患者中的情况。

保持社交距离助中国更有效控制疫情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新冠肺炎暴发初期,中国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敦促人们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中指出,中国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取得了成功,在不到一个月里,中国每日新增病例数趋于稳定,此后逐渐放缓。该论文负责人之一、美国东北大学网络科学研究所主任亚历山德罗·委斯比尼阿尼说:“减少人际之间的接触真正降低了新冠肺炎在中国的肆虐程度,我们的研究表明,保持社交距离起了很大的作用。”

吴尊友表示“全球疫情第一波还没过”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全球每天新增病例数在十几万。美国、巴西每天新增病例数超过 4 万,比一周前的两万又翻了一倍。这些迹象都说明,全球疫情第一波根本就没有过去,即使在夏天也又出现了疫情。这说明,新冠肺炎没有冬夏季之分。防控措施稍微松懈,疫情就可能出现反弹,可能造成更大范围扩散。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

在一项涉及湖北21家医院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系统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临床数据做了严格配比和校正后发现: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住院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为5.2%,明显低于非他汀类药物组9.4%的死亡率,降幅达到45%。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线降脂用药,由于价格低廉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此外,已经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改善病毒性和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细胞功能。

意大利小镇40%新冠感染者无症状 尚无证据显示病毒毒力减弱

《自然》杂志6月30日发表了一项针对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区的小镇沃(Vo)的所有居民的新冠检测结果,显示该小镇上超过40%的新冠感染者都无症状。对此,有意大利科学家宣称在实验室里分离出毒性强度较低的新冠病毒的变种,暗示病毒变异导致其毒性减弱。但实际上,虽然理论上病毒可能是在变异,但我们没有分子水平的数据予以证明。

虽然理论上病毒可能是在变异,但我们没有分子水平的数据予以证明

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的一篇最新研究论文中,一支国际研究小组通过分析新冠病毒“劫持”细胞蛋白质的具体过程,鉴定出可以抑制病毒活性的多种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过去并不知道它们具有治疗COVID-19的希望。鉴于其中有一些已经获得FDA的批准,研究人员建议尽快在临床试验中测试这些药物。

全球唯一!新冠疫苗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综合体在武汉落成

7月1日,据中国生物微信公众号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疫苗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综合体落成活动今日在武汉举行。今天落成的生产车间设计年产量在1亿剂以上,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成的车间合计,产能超过2亿剂。

我国医院新冠肺炎高质量论文影响力指数排名发布 武汉同济医院位列第一

近日,“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统计的我国医院发表新冠肺炎高质量论文影响力指数排名显示,截至2020年6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位列第一。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以来,我国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研究领域的高质量论文发文量,武汉同济医院以128篇排名第一;作为第一署名单位的高质量论文发文量,同济医院同样以68篇位列榜首。

研究人员预测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会推迟清洁能源的转型

新冠肺炎疫情首次暴发期间,各国实施了旅行限制和“居家”命令,停飞了飞机,并疏散了街道,因此也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了空气质量。在6月19日发表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焦耳》(Joule)的一篇评论文章中,环境经济学家们认为,COVID-19似乎是在短时间内拯救气候变化的“一线希望”,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其具有延迟清洁能源投资和创新的可能性,而更有可能危害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