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重构的变奏 ——“虚实·任戎”作品展
编者按:任戎的系列装置作品以人类各文明中的原始图像为母题,在铁艺镂空装置上为观众带来一个充满超现实主义的混血生物世界。任戎将不同生物的元素加以解构再重构,形成了艺术家具有标志性的独特符号。本文通过对任戎本次展览作品的解读,来探讨任戎艺术所隐藏的含义。
2018年7月1日,由湖北美术馆主办,中国国创艺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德国贝尔艺术中心协办的展览“虚实·任戎”在湖北美术馆开幕。走进美术馆二楼展厅,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些巨大规模的金属装置艺术作品,不由得令人惊叹,同时也带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但这个艺术家在国内却并不为众人所熟知,因为他虽生于中国,却在26岁时留学德国,此后并长期生活在德国。留学之前,任戎像那个时代所有青年一样,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好感和仰慕,常采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进行绘画创作。但留学之后,他的画作并没有达到自己所期待的成就,他的导师建议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展现中国五千年的丰厚文化。任戎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1992年至1995年间,他开始探寻自己独特的创作母题和符号。中国是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剪纸又是中国民间古老的原生态艺术形式之一,承载了厚重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内涵,民间剪纸中有一种抓髻娃娃,这种娃娃头的两边各有一只鸡,腹部或胯下会剪出莲花的纹样,据郭沫若先生考证,抓髻娃娃的原型是金文中的“天”字,也就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族徽。另外,中国三星堆青铜面具也给任戎带来不小的影响,那些造型夸张、形态各异的神秘形象,既是华夏原始部落的图腾,也代表了芸芸众生。
艺术家吕胜中用纸剪出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形成了他特有的艺术语言与艺术风格,而任戎则是用铁“剪”出了自己独特的母题符号。谈到铁这一金属元素,笔者不禁产生疑问,世间有那么多材料,任戎为何偏偏选择了铁?实际上,铁的使用,欧洲比中国早了一千多年,但欧洲冶铁技术差、产能不足且长期停滞,导致后来者居上,中国的铁器制造发展迅速,铁器的出现与普及也成为中国从残酷的奴隶制跨入封建农耕文明的重要标志,欧洲罗马时代需大量进口东方钢铁。高水平的冶铁技术,也是在近代由中国师傅传授给西方的,因此铁不仅代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水平,也是中西交流的见证。
在任戎30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不曾放弃对生命的探寻,将带有中国寓意和色彩的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将东西方不同生物元素加以解构和重构,创造出各种超现实的生物。任戎说:“我希望创作一种形象,不管是在我的祖国中国,还是旅居的欧洲,人们都可以看懂读懂,并体会内在蕴含的东西,一种超民族、超国界、超时间的造型。”
一、别出心裁的展陈方式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某个重要观点,某种主要状态。”①由此可见,艺术创作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本人对社会的看法,以及引导人们辩证地去思考问题。在众多的艺术创作形式中规模巨大的装置艺术作品自然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再通过互动体验方式,让观众不仅对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同时也能引起观众对作品寓意的思考。
展览链接:
虚实·任戎
主 办:湖北美术馆
协 办:中国国创艺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 德国贝尔艺术中心
艺术总监:傅中望
策 展 人:冀少峰
展览时间:2018年7月1日—8月12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4—7号展厅
图1 湖北美术馆大门任戎装置作品
图2 二楼展厅入口任戎装置作品
(一)走出室内与环境对话
一走近美术馆,便可以看到大门口摆放了一排彩色的铁雕装置作品(图1),这些作品与周围环境相呼应,不仅为大门增添了美感,这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展览方式更是能引起观众的猎奇心理,使其对展览更加期待。
进入二楼展厅,在巨大的展览海报后面也是放置了几件这次参展的作品(图2),由于灯光的投射,展品与其影子给观众呈现出一种虚实相生之感,不仅呼应了展览的主题,更是为其他展厅的展览作品蒙上了一丝神秘、魔幻的色彩,而任戎的作品也确实有一种神秘、魔幻、超现实的感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