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报

古生物学教学国际化改革的思考

 

一、国内古生物学教学现状

古生物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地质学类学科,它以保存在地层中一切与地质历史时期生命存在或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为研究对象,来研究整个地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为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服务[1]。

在古生物学学科方向上,虽然我国科研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几十年迅速的发展,我国古生物学研究实力已经逐渐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的基础古生物教学内容也已经较为系统和完善。常用的教材有《古生物学[2]》《古生物学教程[3]》《古生物学导论[4]》等教材,主要从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各门类的特征及相关术语、古环境生态三个方面角度切入进行教学,更偏重于古生物门类形态的中文术语记忆及属种描述,优点是包含了古生物学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并使学生对部分重要的古生物门类及其化石有初步的了解,缺点是教学内容较为独立,术语繁复艰深易混淆,同时对古生物重要理论的覆盖偏少。最近几年樊隽轩、詹仁斌等译的《古生物学原理》很好地填补了古生物宏观理论知识体系的空白,将国际古生物学领域重要科学创新引入了国内,将学科前沿以及新涌现的诸多新理论,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但该教材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较为遗憾。

另一方面,国内的古生物教学模式特点鲜明。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古生物鉴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初学者清晰地了解古生物各门类化石基本特点。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积累了基础知识和形态特征鉴定经验后,可以为进一步的古生物学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现有体系的大部分的古生物鉴定实习以不同的古生物门类属种为界限,较易使学生陷入过度专注于某单一门类物种的研究中,不利于引导学生对各古生物群落的宏观理解,缺乏宏观整体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古生物学教学现状

国际上的古生物教学与国内的古生物学教学内容侧重点略有不同。通常采用如《Introduction to Paleobiology and the Fossil Record》《Palaeobiology[5]》等作为古生物学的基础教材,主要强化了古生物学相关理论的教学内容,相对弱化了对各古生物学门类特征的术语掌握的要求,将部分相近古生物门类划入了更宽泛的类群体系中统一介绍,同时大部分教材融合了古生物地史中古生物史的内容,主要结合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生物事件和代表性优势物种,以时间为引,展开对各古生物学类群特征的教学。同时涵盖一些与古生物学密切相关的沉积与地层学方面的内容,穿插并进,互为补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结合化石证据与相关地质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教学模式上,除了理论课堂教学外,也注重实践教学。但在实践教学上对古生物各门类化石的鉴定实习要求较低,而较注重野外化石考察和古生物综合分析实习。常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研究过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古生物化石的认识,包括开展野外古生物化石考察、化石处理及实验分析等。整体上注重教学的整体性以及宏观分析能力的拓展,学术理论培养与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对激发学生兴趣和综合能力培养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古生物国际化教学改革必要性

古生物学是一门持续发展的学科。当前的古生物教育教学内容迫切需要紧跟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才能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学科的前行与发展。随着古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相关理论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增加。由于国内的教学内容本来就相对滞后,面对古生物学前沿研究持续创新发展的现状,为保证国内培养的学术研究人才能够把握国际前沿学术动态,关于古生物学在教育内容上的及时更新势在必行[6]。

古生物学同时也是一门对英文水平要求较高的学科,由于国内现代古生物学的研究起步时间晚,现今大部分的古生物学学术著作主要使用英文撰写,相关的英文经典著作引进与翻译工作方面存在滞后问题,这造成了国内古生物学除早期中文经典教学教材之外,存在相关中文辅助阅读教材不太充足的现状。另外,虽然我国古生物学研究水平逐步赶超国际一流水平,国内学者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因为历史原因大部分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仍然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进行交流。为了进一步增强和保持国际影响力,方便国际最新研究的交流和合作,高水平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因此,加强国际化专业术语与中文术语的并行教育教学,能使学生更快速地进入古生物学的前沿研究领域,缩短古生物学中文教育向古生物国际教育转换的适应期,为加速持续大量涌现国际一流古生物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